发布时间:2014-02-14 15:13:01
点击数:125020 次
【励志导读】职场逆转,一定是身处绝境时的触底反弹,是看似无望时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如激发出更强大的能力和勇气。它并非一种常规“战术”,而是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就像一个微弱的火种,既有可能悄无声息地慢慢熄灭,也有可能借助一阵不知从哪儿刮过来的风,发展成燎原之势。
无论你我多么不愿意把职场生涯当成一种竞争,但事实是,比赛和评判还是会时刻发生在我们身上。同一年入职的新人,谁最早单飞,谁率先被委以重任,谁第一个获得升迁机会,似乎每个人的努力总会被这些“硬杠杠”标注得一清二楚。通常,领先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一切成绩都是应得的。但就在他们身后,那些处于落后位置的人,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奋力追赶——即便看起来希望渺茫。
保持属于自己的节奏
电视里,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正在进行。屏幕上的成绩显示,第一个转身时,叶诗文仅仅排在第5位。此时,担任解说嘉宾的周雅菲异常冷静地说出了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400米混合泳比赛,要先后用到四种泳姿,每个人的长项不一样,所以最关键的是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要被别人带乱。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这种多项能力的综合考查中,一城一池的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有人擅长出谋划策,有人乐于幕后协调,有人天生为大场面而生,有人则甘愿一声不吭地当一颗螺丝钉。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它导致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从同一起跑线出发,有些人一马当先,有些人则笨拙地跟在后面。
其实,那不过是因为领先者恰好在最开始做了自己最拿手的那件事而已。
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踏实肯干的工兵型选手注定会是办公室里的宠儿。这时候的新人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特立独行的想法。上司和前辈的期待很简单:把他们交过来的事情按照他们所要求的方式和步骤做到让他们满意为止。
而这种踏实、稳定和按部就班,可能恰恰就是思维活跃者的短板。这类人讨厌简单的重复,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的长项是自选动作——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他们的创造力、协调力、沟通力、领导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显然,职场生涯的开始阶段更在乎执行力,他们落后了。
赛后,很多人都对叶诗文的表现津津乐道:16岁的小姑娘,前300米落后领先者几乎一个身位,就在谁都不抱希望的时候,她却在自己的优势项目——自由泳上实现反超,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正如周雅菲所总结的,叶诗文的逆转得益于她从头到尾都保持了自己的节奏,即便是在落后的、看似追赶无望的情况下也没有丝毫动摇。她很清楚自己的长项是什么,因此只要保持在前半程不被落下太远,就保留了扳回来的希望。相反,如果她在自己的弱项上跟对方死磕,无谓消耗过多能量,那么比赛结果极有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随着经验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和取长补短比起来,扬长避短是一种更高级的策略。因为前者会让你变得全面、均衡,不存在明显缺陷,而后者则可能帮助你更有特点,甚至在某一个领域脱颖而出。
当然,对办公室里那些还没有等到机会展现实力的落后者来说,保持自己的节奏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就像叶诗文在冬训时也要集中苦练蝶泳和仰泳一样,要力求不让自己在短板上“一招毙命”,至少要为将来的逆转保留一线希望。在这个前提下,做到不慌、不乱、不急,就意味着你拥有了逆转的技术条件和心理基础,然后,就静心等待那个属于你的高光时刻吧。
有时候机会来得没道理
还有一种逆转,来得没有什么道理。
上周,朋友小薛的公司搞了一次技术培训,讲师是美国人。临到开场组织者才发现,担任现场翻译的姑娘对很多专业术语一头雾水——尽管那姑娘拥有显赫的英语专业八级背景,尽管在领导和同事们心目中她一直是公司里英语最棒的。整个上午的培训都进行得磕磕绊绊,领导的眉头皱成一团,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午休息的时候,小薛找到组织者:“要不我试试?”
小薛在德国留过几年学,虽然当时主要用德语,但专业课却是全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自打回国之后,他一直在技术一线工作,具体实施环节什么地方有问题,哪里需要指导,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换了翻译之后,下午的培训顺利了很多,原计划三个小时的课程甚至提前结束。从那以后,小薛在公司里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截,各部门都预约“下回有翻译的活儿找你”,领导见了他也拍肩膀:小伙子不错,好好干!
这当然是天上掉馅饼,可问题是,当这么一件大好事迎面砸过来时,你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把机会牢牢抓在手里?
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郭文珺在伦敦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决赛中,郭文珺出师不利,第一枪只打出了8.0环。她一路追赶,到第九枪时还落后领先者0.5环,排在第二位——如果不出意外,她是没有机会翻盘的。但意外就真的发生了。最后一枪,领先者发挥失常,仅打出8.8环;而郭文珺则打出了10.8环,成功卫冕。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大俗话说得一点没错。可是,什么是有准备?怎样准备?当我们在看到逆转的信号弹时,又该做点什么呢?
心态平和是首先要做到的。身处险境却看到突如其来的机会,换了谁,心里都难免起些波澜。有时候,人在看不到希望的绝境中反而能激发出更强大的能力和勇气,而在机会和现实利益触手可及时,却可能自乱阵脚。所以逆转的前提就是心理素质过硬,在领先者意外出局的时候,能够稳住情绪,把从天而降的机会变成胜利的果实。
当然,更重要的是技能上的准备。如果没有打出10环的能力,如果没有英语口语能力和专业词汇的积累,心态再健康,当机会突然而至时也会无能为力,而收获最终胜利的也就是别人了。
每一个逆转都是一次绝地反击,都是充满激情的巅峰体验。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就不难发现,很多翻盘的机会其实来自自始至终的稳定性。
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主将受伤、预赛失误频频,中国队在资格赛的成绩仅列第六,一度被认为将与奖牌无缘。但在决赛赛场上,不论是绝对主力还是临危受命的“救火队员”都发挥稳定,以“零失误”的表现完成6个项目18人次的比赛,并最终获得金牌。
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都会长达二三十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谁都难免遇到波峰和波谷。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到整个职业生涯而不是计较短期业绩高低的话,就会发现,和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比起来,稳定性要可靠得多,也有效得多。
无论在哪个领域里,都有太多一战成名的偶像级人物。在这场职业生涯的较量中,他们早早地飞奔出去,一骑绝尘。但正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一开始的领先者并不一定获得最终的胜利,早早进入冲刺状态的人很可能到中途就精疲力尽,直至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相反,倒是那些在前半程并不显眼的人,如果可以以一种稳定的速度匀速前进,那么他们在后半程追赶甚至反超的机会反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