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8 09:58:42
点击数:95375 次
社会瞬息万变,在“转型升级”风越吹越猛的今天,对于部分职场人士而言,转型也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上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前段时间,记者在市内的一些招聘会采访时发现,前来揾工的除了一些应届大学生外,还有不少已经在职场上打滚了好几年的白领。当中,大约有1/3的受访人士称,自己正考虑转型,尝试一些新的工作。
转型,也许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命运。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环境改变、职业规划意识的苏醒等原因都在催促人们思考转型,面临转型,解决转型。但对于打算转型的人而言,他们自己是怎么考虑的?职业规划专家对此又有哪些提醒?近日,记者围绕此话题展开采访。
转型案例
案例1
公司要裁员被迫转向其他行业
去年年底,基金、证券、手机、光伏、制造业等行业开始纷纷裁员,大环境的起伏跌宕,让不少职场人士都不得不陷入狂风恶浪当中。
朱先生原是某金融理财公司的产品销售经理。在前几年股票行情比较好时,他赚了点钱,日子还过得不错,比一般的销售经理要风光得多。但近几年受到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情况很不乐观,在今年6月,公司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提出凡是合约到期的人,都不再续约。“我的合约刚好6月底到期,公司的这一消息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听到裁员消息后,朱先生原本稳定、平静的生活瞬间失去了方向,他不得不思考未来的打算。
朱先生本想在基金行业中另谋高就,可现在是整个行业都在波动,招人的公司并不多。因此,从6月开始,他就一直在思考到底自己还能做什么?目前,他初步打算转型从事保险类的工作,在之前的招聘会上,也投出了一些简历,部分公司对他也比较青睐。
案例2
为健康着想
转向稳定工作
今年30岁的胡先生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的媒体机构从事采编工作,对于不少人来说,他的工作比较体面,而且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的领域,对能力的提高,眼界的开阔都有很多好处。但在今年3月,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从媒体采编岗位转向企业担任媒介主管。
当谈及此次转型,胡先生表示,之前在媒体的工作虽然看上去体面,但由于要赶稿子,经常三餐饮食不规律,晚上接到报料时,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刚毕业那几年还是很有冲劲的,但长期这样下去,身体还是吃不消。”去年结婚后,他与家人商量后,决定转型,在经过近3个月的寻觅后,胡先生从今年5月开始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从事媒介主管,“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公司一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策划,与以前的老同事打交道。”胡先生表示,现在的工作基本是固定上下班,压力比在媒体工作时小很多。
案例3
不甘平淡
转向有挑战的工作
王小姐是中山本地人,大学期间曾修读设计专业,2010年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一家国企从事行政文员的工作,而且还进入了编制,成了不少人羡慕的“正式员工”。但在衣食无忧的国企单位里工作,她总觉得自己每天在重复同样的工作,生活平淡无趣,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周边的同事年龄也普遍比她大,几乎没有共同的话题。
王小姐希望趁着自己还年轻,多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于是在今年2月份毅然辞去了在国企的稳定工作,通过网上投简历,应聘到深圳一家从事视觉设计的公司,虽然在设计领域,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每天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事一起想方案,开展“头脑风暴”让她的工作过得非常充实,在刚刚完成的一个项目里,她出色的表现也获得了上司的称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满意地表示:“虽然自己是设计的新丁,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庆幸当初勇敢放手一搏,让我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专家说法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估计无人不晓,其实要想在职场转型,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由于职业发展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此,职场转型也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在转型前,必须谨慎对待,理性分析和全盘规划,绝不能盲目估计,过于乐观往往适得其反。
为此,记者向职业规划专家刘创象老师咨询了相关意见。他提醒,转型前应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转型的目的是否明确?
刘创象表示,有些职场人士在转型时,可能会一时意气用事,只单方面听取别人的意见,没从自身转型的目的出发,对于转型的企业与自己的兴趣、特点等是否相符也没有作出一个全面的衡量,这种盲目的转型可能会导致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并不如意。刘创象提醒,打算转型的职场人士,不妨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问清楚自己这次工作上的转型是否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
2转型的行业是否朝阳行业?
“在转型前,还需要了解即将转到的行业的发展情况,该行业的市场行情如何?薪酬待遇如何?经济环境变化对该行业会有哪些影响?”刘创象表示,在转型前需要区分这个行业到底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如果自己原本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行业,万事才刚刚起步,不妨沉下心再努力拼搏,如果即将转向的行业是夕阳行业,尽管目前发展很好,但也需要慎重,“现在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还肯定是热门。”刘创象指出,之前曾遇到一些案例,有从事服装行业的人士看到电子科技产品大热,于是转行向电子科技产品行业发展,但由于不了解该行业的特点,最终吃尽苦头,这些例子其实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