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职场风雨

首页

英伦毕业季的青年创业者

发布时间:2013-08-30 10:38:09

点击数:69525 次

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北面一个偏僻的办公楼顶层,一个以大学毕业生创业为主题的沙龙讨论正酣。几十把不同型号的旧办公椅歪歪扭扭的挤在一起,讨论发言的多是正在展开创业计划的伦敦大学生。

眼下正值英国高校的毕业季,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绵不绝,近年来英国的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根据不久前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简称HESA)的统计数据,2012年,有超过2万名来自英国和欧盟的大学生在从英国高校毕业6个月后即宣告失业,这意味着几乎每十位毕业生就有一位找不到工作。

也是因为经济环境的恶劣,让创业变成了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和这些英伦青年创业者们聊聊天就会发现,在谈论创业时,就业难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选择雇佣自己,有源于理想的因素,但也要总要面对现实中的无奈。

沙龙的组织人之一名叫菲利普(Philipp),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他参与的这个名叫co.Labs的项目,主要工作就是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希望将伦敦各大高校的学生创业者和投资人聚拢到一起,为他们提供彼此交流合作的机会。

菲利普对我说,他比较看重亲身参与创业所积累实战经验,“大学里总是愿意教授理论分析,但事实上任何企业家的经历和经验都不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的。”

埃迪(Aditya)来自印度,是帝国理工大学电器与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埃迪告诉我,他的很多同学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怀揣着进入大公司大银行的理想,在完成本科学业后,他们仍旧会为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

“但我不想那么做。并不是说他们做错了,但我觉得他们的选择实际上封闭了自己,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埃迪说他喜欢科技,未来打算在这个领域创业发展,他来到这个沙龙,希望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急着把它们一一落实。”

马修。斯塔福德(Matthew Stafford)是投资机构Student Upstarts联合创始人,2012年他成立了这家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投资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最高额达1.5万英镑的股权投资。马修对我说:“毕业后择业对一些人来说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现在对于更多数的大学生来讲,工作的确是越来越难找。社会上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你就更需要依靠你自己。”

离沙龙地址不远,是一块巨大的建设工地,谷歌的伦敦新总部正在那里加紧施工。无论对求职者还是创业者而言,那都是一个梦想达到的高度。但就在两年前,同样也值毕业季期间,这家美国科技巨擘的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猛烈地批评英国教育体系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不给力。

在那次发言中,施密特抱怨英国真正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指出虽然最早的计算机发明自英国(指英国公司J. Lyons  Co. Ltd.在1951年投资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但如今世界领先的科技行业先锋里,却很少有英国人的身影。

长期以来,对于更多英国的年轻人来说,努力拼搏学业,在牛津剑桥或地方名牌大学争取一席之地,毕业后进入律所、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历经多年攀登后出人头地赢得尊重,被视为立业的理想“模板”。

但如今这条路已然成为一条竞争惨烈的独木桥。根据专门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机构High Fliers Research的报告,2012年,面向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名额削减幅度最大的领域即来自金融机构和投行。去年一年,这一领域里对毕业生的招聘岗位缩减了1200个。但即使面临激烈竞争,去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工作,依然是不少毕业生的最热门的选择。今年夏天,高盛350名夏季实习生的岗位名额,收到了1.7万封求职申请。

“相比于对投行和大企业的青睐,创业对于英国年轻人来说仍不算是热门选择,主要还是因为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和成本。” 作为投资人的马修说,“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创业这条路,毕竟这能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意味着真的喜欢那份工作,但他们为了生活别无选择。”

Matthew所说的“别无选择”得到了数据的映证。在精英岗位的竞争已达白热化的同时,普通的工作岗位形势也并不乐观。根据HESA数据,2011-12学年的毕业生中,约有超过三成毕业生的工作并不需要高等学历。而同时有近万名毕业生在从事所谓的“初等职业” (elementary occupations),这些工作包括玻璃清洗工,餐厅服务员,医院保安,办公室初级业务员或道路清洁工。

本周末,菲利普将结束自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业,他表示自己会至少在co.Labs项目呆到年底,但他也承认,在怀揣创业梦想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在伦敦生活,我还做一些兼职的咨询业务,挣点外快,这样我才能支付自己的房租。”

我问菲利普,你未来会选择进入大公司发展么?他回答,作为一个顶尖名校的毕业生,自己其实不难找到一份工作:“但我不太喜欢金融机构的工作氛围。不过如果有一天我的钱花光了,我可能会选择那么做。”

正在盘算创业的埃迪也正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我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国际学生,在英国我只有学生签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能提供签证的雇主,我就要被赶走。而如果申请英国政府提供的企业家签证,要因此支付20万英镑的投资,这是我完全无法做到的。”

因此,埃迪也在考虑一些折中办法:“也许我要先找一份工作作为过渡,再进一步寻找机会。”

埃迪的祖国印度和中国一样属于新兴经济体,我问他,如果真的面临客观条件限制,他会回印度去创业么?埃迪说:“这是一个选择,但我并不愿意那么做。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创业者会被认为是失业的代名词。”

在沙龙的尾声,我问菲利普,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同学们在毕业后都去了哪里。菲利普回答,创业的很少,有些去了咨询公司,更多的去了像维珍这样的大企业。

“还一些中国同学,他们回国了。现在中国经济很好,我想那里的就业形势一定会乐观的多。”

更多相关

职场加薪攻略:走好7步棋 河南夫妇伦敦卖拉面:“英国城管很人性化” 八成媒体人日均工作超八小时 职场加薪攻略:取势、明道、优术 职场拖延症 你中枪了?

返回顶部

首页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