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08 11:10:38
点击数:15100 次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太行山区采访,田家庄村村民田兵群指着自己承包的岗坡地,自豪地对记者说。
8年前,田兵群承包的50多亩荒岗地是不折不扣的“靠天收”,每年力气费得不少,收成却没多少。后来,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他改种薄皮核桃。去年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田兵群家里盖了新房,还添了一辆小汽车。
在临城,像田兵群这样靠种核桃发家致富的农民很多。据统计,临城薄皮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仅此一项,每家农户平均每年就增收4000元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也因此提升了15个百分点。
“既要生态优,也要百姓富。”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介绍,临城在发展中努力实现“绿”和“利”的统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正在享受生态型经济带来的“绿色福利”。
核桃成了“金疙瘩”
临城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矿山经济一度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然而,矿山的开采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向生态要效益”逐渐成为临城人在发展路径上的新觉醒。
“荒山丘陵,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高效林果业和养殖业。”宋向党告诉记者,“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坡耕地还林栽种核桃树,不仅能提高荒山的绿化率,减少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能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
近年来,临城立足山场面积广阔的实际,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以薄皮核桃为代表的特色生态农业,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小杂粮示范园、干鲜果品示范园等8大园区,扶持绿岭、绿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全县及周边40万农民受益。
“核桃成了实实在在的"金疙瘩"。”绿岭公司总经理高胜福说,“公司能够发展这么快,与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分不开。”高胜福介绍,当地政府部门整合扶贫、开发资金重点支持,财政贴息……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使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有中生新”“无中生有”
临城县岐山湖畔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主体建筑现在已经完工,这个项目的投资方河北新惠通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铁矿石开采企业。
“除了会展中心项目,我们还开发了1万亩荒山,建成了农业生态科技园,其中光薄皮核桃就种了7000多亩,目标是打造集水、景、栖、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公司董事长乔世晓说,按照临城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每个矿山企业要建1个地面项目,企业借机转型,投资数亿元兴建了会展中心项目,并开发了农业生态科技园。
像新惠通公司一样成功实现绿色转型的企业,在临城已超过30家。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和“1+1”战略的大力实施,短短几年时间,临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纯资源性企业纷纷关停转型,一大批“绿色”项目企业不断涌现。
“我们不但要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有中生新",更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临城主管工业的副县长王俊国说,通过深入对接北京矿冶总院、中科院宁波研究所等央企和科研院所,该县陆续组建设立了核桃工程技术、水泥、纳米钙等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一大批绿色无污染、环保、节能项目纷纷落户当地,在带动百姓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实现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
“绿”与“利”的统一
在临城人看来,突出“绿”字为先、“利”字为要,就是要让国家得到“绿”,让百姓得到“利”。
近年来,全县上下不断围绕“绿”字做文章,以构建“园成绿块、路成绿带、田成绿网、山成绿脉、城成绿景”为目标,通过积极开展“绿满城乡”活动,使得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提升,林果产业尤其是薄皮核桃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据统计,目前全县薄皮核桃的产量超过了1.5万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
“生态产业除了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外,还激活了三产旅游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临城县县长焦朝君说,随着不断拓展农业特色园区功能和特色村基础设施建设,来当地体验生态游的人数逐年攀升。县里通过整合绿蕾、绿岭、新惠通三家核桃园区的资源,建成了42公里的一期自行车运动绿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许多老百姓赚上了“生态钱”,“农家乐”“渔家乐”家家爆满,户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还吸引了一大批商家前来投资兴业。来自台湾的投资商梁先生道出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来临城投资,除了政策优惠,我们更看中的是这里的环境。”目前,入住临城县省级开发区(园区)的外地客商已有百余家。